1)-推进乡村公共艺术事业
积极影响区域政府决策,推动公共艺术设施、公共艺术产品供给、公共艺术管理运营的城乡融合,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艺术服务权益。积极探索和完善城乡艺术一体化建设模式,努力探索艺术管理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共艺术服务,建立起县、乡、村全面覆盖、传输快捷、服务优良的公共艺术服务网络。
2)-实施艺术标志性建设工程
通过建设重大艺术工程,培育区域文化,塑造区域形象。引进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动漫游戏、信息技术、新兴媒体、文化会展、艺术培训等项目,促进产业的融合、升级与互动,建设文艺创作村(基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资源优势,建设艺术基地。倡导艺术创作本土化,“写乡村、唱乡村、画乡村、塑乡村、影乡村、舞乡村”,推出一批引领先进文化方向、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准的精品力作。
3)-建设艺术振兴培训平台
乡村艺术教育平台包括基础设施、组建艺术扶贫志愿者队伍、立足乡土资源打造艺术教育基地三方面工作。培训也包括研学、教学、游学三类。研学包括“公益大讲堂”、“组织村民与五个振兴”、“农文旅融合”、“乡村艺术管理”公开课,以及教授讲课解惑、运营实践辅导;教学包括实践技能人才培训、产业链技能人才培训、农特微商培训、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培训;游学则围绕“教育亲子、敬老孝亲、农村电商、乡村建设、农旅融合、艺术管理”等基地的参观游览,跟随艺术家实地游学。
4)-建设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形成“艺术创作—作品IP—版权交易—旅游消费”的上下游联动、全方位整合的产业发展态势。将乡村建设成世界各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窗口,引进国际艺术交流项目。从艺术教育和工匠文化交流入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次全面交流,形成“艺术创作—作品IP—版权交易—旅游消费”的上下游联动、全方位整合的产业发展态势。充分整合艺术资源,培养一批国际知名策展人和艺术家,发现并推出具有潜质的年轻艺术家。以资本整合的方式,成立艺术基金会,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表现中国文化主体价值观的作品,推出中国本土艺术大家并使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1)-设立融合设计学院
核心任务是“将村民培育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培养自觉建设村落、高质量发展的新村民。通过艺术植入、赋能村民、激发动力,培养一批饱含激情的乡村组织者、经营者、建设者、参与者,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获得“人、文、地、产、景、财”综合价值提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目标。成立乡村振兴融合设计学院,也是艺术振兴乡村持续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动力源泉。艺术是引发文化自觉的互动性纽带,以艺术手段促进的的乡村生态均衡,不仅倡导基于物理空间层面的重建改造,也包含乡村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与共鸣,弥补文化的裂痕。
2)-建设村落的精神家园和赋能基地
将设计学院塑造为村落的精神家园和赋能基地。通过艺术聚落、文化社群的系列内容集中体现,具体包括办公场地和培训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活动室、食堂等基础设施,及木工、瓦工、女红、铁匠、篾匠等工作坊。延展功能包括乡村书屋、亲子学堂、小剧场、文化礼堂、新文化展厅、咖啡茶休闲空间。
3)-公共空间艺术化建设
带动受训村民从功能规划入手,组成艺术工作组,发动村民亲自动手改造乡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交流空间、道德空间、商业空间,为这些空间赋能,同时教学操作技能,形成艺术化的界面、节点、廊道、景观。
4)-创立手工艺非遗生活馆
结合学院木工、瓦工、女红、铁匠、篾匠工作坊,为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开发内容可包括:五匠技艺、织绣女红、民间剪纸、植物印染、陶瓷创作、捶草印花、岩画拓片等工艺复原,提供相应学习体验套装。可开发全域旅游项目包括非遗展示、体验工坊、非遗传习所、团建、游学、大中小学非遗教育。
5)-培养一支志愿者队伍
选拔热爱艺术、素质优良的村民,经过培训成为服务志愿者,为村落公共活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保服务质量。包括现场讲解、观众引导、秩序维持、媒体服务、信息咨询、演员服务、后勤保障,以及礼宾接待、团队联络、会务服务以及参与演出、艺术品制作等。
6)-聚拢公众艺术社群
为配合艺术驻留计划,先期制作小程序平台和文化宣传片、宣传画册,同步在微信、腾讯等平台广为宣传。建设微信、社区、小程序等社群组织,通过“品牌”和“文化”,树立社群的核心价值观,聚拢一批美学公社“社员”和高频游客,让这批用户长期的活跃于社群之中,并释放其价值,通过“入群门槛”“以点带面”,“线上带线下”来影响后期加入的用户,形成良好的社群氛围。
7)-开展艺术驻留活动
完善了村落的文化形态结构、获得一定的接待力之后,可以择期引入艺术家驻村计划,安排艺术采风活动和企业研学活动,实际上也是将周边旅游景点全方位地展示给艺术家和企业家,成为向外界推介旅游资源的重要活动。借助艺术采风活动,我们可以确立最佳观景点、最佳摄影点、最佳写生点和最佳观景线路;艺术家也能通过艺术手法赋予景区景点更多文化元素,注入更多历史印迹,为挖掘当地文旅资源提供新契机。
组织乡村艺术现场秀
以乡村大舞台、艺术生活馆、艺术市集为三大主题活动,举办“艺术振兴乡村”创意研讨会、乡村艺术缘、特色休闲助兴活动等动静结合的活动丰富乡村艺术秀,更好地阐述“乡村+艺术”的创意理念和运行模式。
1)展览::乡村振兴艺术展览,将有展板展示、策划书、规划图、品牌展示、文创实物展示、农产品包装展示等。涉及以城杨村为模型的学术研究、整体策划、环境规划、品牌打造、文创研发、运营架构等方面。
2)艺术集市:突出艺术特征,每一个模块强调艺术介入,包括户外架上艺术展、艺术家作品户外展 、艺术家现场写生及表演、文创产品、少儿现场绘画及手工制作、艺术品销售等。
3)乡村艺术现场秀:包括下午场乡村故事真人秀和晚场灯光音乐秀,故事真人秀以吉祥物为主角,青山绿水为舞台背景,用移动滑轮作节目背景,以花海作装饰,讲述发生在乡建中的故事,把农业生活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成为乡村演艺的一张特色名片。灯光音乐秀以激光科技、喷泉为背景,以歌舞、戏曲、故事剧为节目,给宁静的乡村注入城市的创造力,展示科技带给乡村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