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脚踏实地,理论落实实践
2018年7月2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策划并主办的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从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手工艺创化、精准扶贫一体等角度出发,培养跨学科创新设计人才,从各个方面改善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保留传统村落的中国特质,使其换发新的活力,同时,也期待通过学员的学习实践,交流碰撞探寻出艺术振兴乡村的途径,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参考的范例。
这次培训项目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理论,第二阶段实训创作阶段。这两个阶段主要囊括了综合基础夯实培训、创新策略与方案提升培训、课堂创作、案例分析、项目实践、方案评审等阶段,邀请业界著名学者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员进行教育,不仅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景观设计、文创开发、品牌构建、色彩研究等不同角度开拓学员视野,了解艺术振兴乡村的各种手段,也将前人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传达给他们,使其在具体实践中避免重复的错误发生。
本次项目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学员的实践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着的实践是检验发展着的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组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以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为研究对象,进行艺术振兴乡村的探索。
黄山店村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明以前成村,原名桃叶口,因此地为狭长山口,故名,后因村东北有黄岩山而更今名。村子位于房山区中部,是个风景秀丽的古老村落,有着非常丰富的各类资源。黄山店村海拔约140米,村西北有宝金山,旧名红螺,又名幽岚山,山上有古刹,现存殿堂、石碑和3座塔,山上还有一铁佛寺,山上更有古柏数十株,古槐1株。在该村还曾拍摄以王砚香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是黄山店村秋景的真实写照,这一坐落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附近的坡峰岭红叶观光景区,每年登山节都会吸引无数人。登上坡峰岭,向西远眺是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往东俯瞰是龙骨山北京人遗址,北接燕山余脉,南连广袤平原,秀美房山尽收眼底。可以说,有着独特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的黄山店村,非常适合作为艺术乡村振兴的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本地文化与历史,进行景观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不仅仅可以给学员们一个将理论落实到实践,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机会,也可以让学员们在交流与实践中提高自己,加深学员对于艺术振兴乡村的认识,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完善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给黄山店村的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使其获得一定的收益,实现双赢。
艺术与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对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路径急需进行系统性研究。该人才培养项目,师生合力,通过走访调查,深入了解了黄山店村的历史、发展与人民需求,创作了多个基于乡村特有资源的作品。
以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精神为依托,通过构建乡村品牌进行打造的艺术主题民宿休闲小镇及系列衍生品。

背篓公社背福娃杯、“柿柿如意”陶瓷快客杯
及小物件若干

红色背篓主题茶具一套

背篓公社主题茶具
展示黄山店村特有面文化的系列包装设计——

《面对面系列》
展示黄山店村家文化的系列餐具设计——

“氏族”系列餐具(餐盘、托盘、杯垫)
《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组既创作了多个基于乡村特有资源的作品,也进行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探索出八条系统性艺术振兴乡村的路径,为艺术振兴乡村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八大路径
1、以区域资源与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艺术活动构建区域品牌;
2、以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意有机融合的产业深度开发推动产业升级;
3、以“家文化社群”系统带动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
4、以艺术与传统集市联动的新型集市带动乡村美育与经济发展;
5、以新村民、原村民和谐共处的新型公社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
6、以基于村落故事IP的创新设计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深化与旅游升级;
7、以品牌资产管理体系带动村落品牌建设与价值提升;
8、以“乡村书院综合体”缔造文明乡风与多元教育产业。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