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第七期




2018年7月20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周存玉老师

主讲了题为《

工艺美术品设计

》的课程。



周存玉老师为大家讲述《工艺美术品设计》


周存玉,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非遗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艺术总监,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中国赛区裁判,其绘画作品获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金奖,其锻铜作品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届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主要从事书画、雕塑、陶艺的创作,是一位跨界艺术家。



周老师通过一系列图片梳理了工艺美术的起源以及发展史。对于工艺美术的理解,周老师认为它的定义和范畴是发展变化中的,艺术越接近理想越美,工艺越接近现实越美。工艺美术品设计属于艺术设计范畴,包括设计与制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从功能性设计和非功能性设计两大方面把工艺美术品设计分了四小类,其中功能型设计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艺设计三类,而非功能性设计包括绘画、雕塑、手工艺品(欣赏性)、摄影作品之类等。



工艺美术品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不足、理念落后、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整合、同质化严重、缺少文化性、用户需求不明确等,所以要进行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提供设计创新更大的空间,设计创新必须适应制造业的革命,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个性化用户需求,要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设计,主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在市场上生存?技术上是否可行?这几个本质问题,而仅仅以造型艺术或视觉为主导的设计还远远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设计。


周老师还提到,设计思维要解放思想,要注意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要洞察用户需求,找到问题的发力点。设计思维的核心价值是从“人”出发,把“人”的需求放在中心,再透过一连串的设计流程,把“需求”变成问题的解决方法。


周老师和学员们分享了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讲了几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大家要多借鉴、多分析、多创意,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开发。






周存玉老师和大家合影留念



2018年7月21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郑国老师

主讲了题为《

特色小镇形象建设

》的课程。



郑国老师为大家讲述《特色小镇形象建设》


郑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95-2005年先后在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2005年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2006年-2007年任安庆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挂职),2012年-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2014-201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兼任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发展阶段与阶段性城市空间结构》等专著4部,在Cities、China Economic Review、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



郑老师从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定位四个方面进行了地方文脉分析,包括对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过程、地域文化、社会心理积淀的分析。分析要全面,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注意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分析文脉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延续。



学员们认真听郑国老师讲述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郑老师提到它的实质是对地方文脉的规范和强化,其中城市精神是告诉公众,“我”为什么存在?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识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神提炼,彰显了区域的气质和神韵。而城市行为准则就是区域精神形象化的的过程,告诉大众“怎么做”?视觉形象中城市市徽的设计;门户区、地标区设计;城市色彩规划;城市建筑风格;雕塑小品;对建筑的街区的“穿衣戴帽”几个方面,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课程后半段,郑老师系统讲解了旅游经济建设,由于旅游业受外界环境、季节性影响较大,同时国内旅游市场管理还有待完善,存在过度投资的风险。旅游作为现象的时间很久,但是作为一种产业,旅游业发展时间还很短。行业趋势发展越来越好,行业扶持政策不断推出,一些常见问题也亟待解决。



郑国老师与学员合影

 

2018年7月22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王文军老师

主讲了题为《

开放的恭王府 打造文创2.0》

的课程。



王文军老师为大家讲述《开放的恭王府 打造文创2.0》


王文军,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文化创意与经营部主任,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核工业部办公厅工作,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托投资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资达信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工作。


由于恭王府是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对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王老师借此,从恭王府的历史脉络说起,系统地梳理了它的文创产业的发展渊源。恭王府的文创产业发展遵循创意是核心、模式是关键、市场是根本、管理是基础的理念,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力争特色鲜明,注重品质,不追风,不同“质”化,有独特性;同时要利用合作进行立体开发,合理利用外部力量,定位精准,符合市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受众,开发不同产品。



王文军老师的讲述引得大家深刻思考


王老师认为,文创的概念是一个大内涵小外延,伴手礼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可以涵盖在文创这些概念里。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把百姓元素带出去,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设计师,不仅仅是把元素简单地堆砌,更多的挖掘元素里面的文化元素,选择相应的材质相应的工艺加以充分表现,同时配合深入人心的文案设计,让大家在愉悦中带走“伴手礼”,留下记忆。要多参与行业交流活动,把品牌宣传常态化,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追求质量,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坚强的后盾,文创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时代。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文创品牌提升战略,积极完善文创的基础工作,试验探索多方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打造文化品牌活动的能力。在乡建中用“创意”来挖掘资源,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产品开发,扩宽销售渠道,做到上游有创意,中游有合作,下游有营销。







王文军老师与学员合照





王文军老师与全体学员合影





北京市房山区


天毓山庄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培训地点


撰稿人:黄思涵、吴雪红

编辑:张倚萌

校稿人:甘露

乡建需要大家参与,欢迎大家投稿


请联系我们:1350316385@qq.com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上一篇文章
“初心与情怀” ——“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员风采录第六期
下一篇文章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第八期
拍摄:徐浩杰、钱艺、赵乾
文字:徐浩杰、钱艺、赵乾
校对:徐浩杰、钱艺
排版:赵乾

公众号:艺乡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填写此字段
填写此字段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
您需要同意我们的使用条款

国家艺术基金
传统村落艺术人才培训在地融合项目

课题研究

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途径

艺术乡村化与乡村艺术化

艺术与乡村发展

民俗创新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艺术节庆活动与乡村发展

农业农村品牌化

融合设计

艺术家驻留

赋能基地

微景观改造与手工非遗馆

志愿者与艺术社群

主题空间打造

主题艺术节

村落发展

艺术与乡村资源开发

乡村策划与规划

公共艺术与建筑

农村传统手工艺市场化

乡村文化IP构建

家文化的艺术呈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