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第八期




2018年7月23-24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陈炯老师

主讲了题为

《艺术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的课程,并进行了学员思维开放大讨论。



陈炯老师讲述《艺术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陈炯,

本次培训项目组织及负责人

,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住建部传统村落广西省评审专家;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评审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常务理事,文化部高级画家,一级美术师。


23日的课堂上,陈老师跟学员们分享了近年来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创作的时间、当时经历的事情和心路历程,以及想要表达出的现实问题。从艺术角度出发,并一步一步介入乡村建设,让大家感同身受。


关于乡村建设,陈炯提到了一些关键词,比如

常识、动机、逻辑、方向,由动机引申出理念、要素、概念以及原则、策略、标准等,然后推出方向、方案、方法


他独创性地提出了“

设计九问

”。作为设计人员,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价值体现在哪里?有何意义?以及如何正确面对乡村内生和外生的文化危机,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利用中国传统工艺来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学员们就陈老师专著里的观点进行交流


当天,学员们纷纷请陈炯老师为其画册签名并合影留念。










学员与老师分别合影





24日,由

陈炯老师和丛志强老师

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会,主要以“

问题启发

”的方式和“

问题逻辑

”的构建展开。




陈炯指出


本次培训的总目标是找方向,促发展。

艺术是抓手,但是艺术呈现形式是什么样的?

艺术怎么进行产业升级?

乡风文明建设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建设?

用什么方法达到设计师与乡村原住民、新农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丛老师提出:


艺术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要“

思全,做特

”,即思考问题要周全,基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思考,但是在具体做的过程中,要独特,要创新。

关于乡村产业,要特别关注“

深和新

”,产业要深入挖掘,做出特色。



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听课体会和生活、工作范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下是部分发言摘要:




   李忠雁、汤晓东

艺术是一根线,串连乡建路上的珍珠。生活即艺术,生活即教育,用美育带动乡建。



张建国、朱利峰   


乡村建设主体是村民,村民要参与进去。产业是基础,文明是根本,礼仪性的传统不要流失掉。带着美学的品味、用艺术来建设时代乡村。乡村振兴是城市有机体的另一方面,也要拥有完整的体系。





   周洋

受众问题要考虑是老人、小孩还是年轻人?

从源头出发,用活动、文化吸引人,用治水的思路作为大的层面,让村民参与感和互动性,增加凝聚力。



张星亮   


什么是农民?乡村振兴为了谁?作为设计人员,我们要利用自己特长,建设好乡村。





   甘露

对于城市人,去乡村想看到什么?乡情、乡音和人要发生互动产生效应,怎么把人带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很关键。



胡一   


自下而上的乡建,人才的振兴是关键,要让年轻人回来。如何选择项目?洽谈对接需要注意哪些点?最有核心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村落调研从哪些方面进行?





   吴雪红

优秀传统文化是根,乡村建设要教育先行,从学龄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抓起,读诵经典、家学家训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有了乡村文明,乡风建设,人心向善,一方水土才能长治久安。



符全   


数据、经验心得要实现共享,不仅仅是做一个试点村,不要总是讲常识问题,而是要为整个乡村振兴提供大数据。





   唐兴荣

文创介入乡村,怎么通过文化增加凝聚力,产生情感共鸣?可以从民间故事角度切入,做乡村文创产品,通过有趣的方式来实现,带动实现产业化。


通过大家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寻找多方面的研究和实现途径,为下一步的前行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北京市房山区


天毓山庄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培训地点


撰稿人:黄思涵、吴雪红

编辑:张倚萌

校稿人:甘露

乡建需要大家参与,欢迎大家投稿


请联系我们:1350316385@qq.com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上一篇文章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第七期
下一篇文章
“初心与情怀” ——“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员风采录第七期
拍摄:徐浩杰、钱艺、赵乾
文字:徐浩杰、钱艺、赵乾
校对:徐浩杰、钱艺
排版:赵乾

公众号:艺乡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填写此字段
填写此字段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
您需要同意我们的使用条款

国家艺术基金
传统村落艺术人才培训在地融合项目

课题研究

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途径

艺术乡村化与乡村艺术化

艺术与乡村发展

民俗创新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艺术节庆活动与乡村发展

农业农村品牌化

融合设计

艺术家驻留

赋能基地

微景观改造与手工非遗馆

志愿者与艺术社群

主题空间打造

主题艺术节

村落发展

艺术与乡村资源开发

乡村策划与规划

公共艺术与建筑

农村传统手工艺市场化

乡村文化IP构建

家文化的艺术呈现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