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介绍
脱胎于美术的设计,形式创造似乎是设计学的主要任务,形式思维也一直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网络的兴起更加剧了图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但形式思维的局限性必须引起警醒。设计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我们突破狭隘的形式观念,重新审视设计思维,进而审视我们的设计教育体系。讲座将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从图像的局限性、图像思维的局限性、设计的概念迭代、问题导向的设计思维、创新导向的设计教育体系、设计伦理的思辨、系统整合的思维模型、文化创新的有效路径等多个方面展开。讲座希望在设计思维的拓展方面,提供一些有启发的思考。
方晓风教授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69年5月,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年以《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获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并入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2007年任《装饰》常务副主编,2009年5月至今任主编。著有《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技艺、名园赏析》、《建筑风语》、《写在前面》等专著,是环境审美理论的研究者与倡导者,是杭州西湖雷峰新塔的主要设计者。
讲 座 全 程
首先,陈炯副教授向人大的师生们介绍了方晓风教授,并谈及了邀请方晓风教授的一些趣事,随后正式开始了本次讲座。
正式演讲
演讲内容大致分为
六个板块

以园林为例—我们为什么谈这个主题
在演讲初始,方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的设计教育,总体上有一个特点——更注重视觉和形式,但是完整的设计,尤其是完整的空间设计,仅从视觉角度思考是不够的。
方教授接下来通过讲解关于留园冠云峰等例子也进一步的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一观点,同时,方教授也直言,园林空间的审美并不是纯视觉的,而是多维度的,既有时间维度,视觉纬度,更有文学上的纬度,文学性是中国园林一个较独特的特点。
园林与山水画—可观,可游,可居
中国传统园林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关系有独特的联系,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个关系的呈现,并且园林和山水画都有着可观,可游,可居的特性,接下来方教授用一个大英博物馆的动态山水画视频体现了中国的山水画的可游是把时间性放到了其中,这并不是一个瞬间的艺术,而是一个时间的艺术,中国的园林也是如此。除此之外,方教授还讲述了中国园林与日本两者精致性的差异。中国的园林是组织,精神上的精致,而日本的园林则是视觉上的精致,因此中国园林也有另一种特点——追求生机与意境,所以中国园林的丰富性并不仅仅来自于造型的变化,而是来自于一种超越形式的设计理念。
环境审美——与形式审美的区别
方晓风教授通过和哈库里的交流得出了艺术行为对环境的刺激所激起的变化——环境审美更强调艺术行为对环境的刺激,「环境审美」和传统视觉的形式审美就拉开了差距。除此之外,方教授还提出了四个概念,分别如下 :
环境审美:
基于环境关系的审美范式,有别于形式审美
传统艺术:
形式是起点,也是终点,创作对象就是审美对象
环境艺术:
环境关系是起点,形式是终点但不是全部,环境关系是审美对象
环境设计:
学科名称的变迁反映了对设计认知的变化
也让我们明白了不应该只用好不好看的标准去审视事物,要跳脱出当代消费文化的逻辑。因为正如方教授所说,消费时代的另一特征是冗余,这种冗余既是数量上的,也是观念上的,冗余成为审美的一种趋势和标准,体现在设计上就是形式的冗余,在不改变核心功能和组件的前提下,在外观上极尽所能。通过冗余产生的丰富性,实质上肤浅和乏味。
创新=系统+思维

方教授说:怎么定义系统,反思,系统具有两面性,可以是客观的,但是还有一种实际上是主观的,是定义出来的,系统也具有了可变性。
所以,文化创新不仅仅是提取元素而是借用这个文化的本身的含义,而文化也不简简单单的等于文化符号。
环境塑造人生
方教授在提及这个话题时感叹目前国内的景观,越来越硬,越来越建筑,对地形和植物的关注太少,没有了诗意,但环境其实对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其实是一种教材,方教授以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厅为例,体现了好的建筑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且,方教授强调,这个社会上最应该面向未来的就是高校,我们的高校应当在建筑设计方面作出表率,积极的面向未来。所以景观设计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继承我国空间审美的传统
中国历来就有空间审美的传统,方教授为此举出了一张宋徽宗的画作为案例,讲述了中国山水画中对偶这个巧妙的形式技巧,此外,方教授还提及曾经到访过的福建廊桥,证明了中国空间审美在古代就已存在,鼓励大家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
最后,方教授还提及了自己的一些实践项目,包括清华的续园和英烈纪念碑,让同学们在真实的实践项目中进一步理解了这次讲座想表达的深意。
评 议 环 节
讲座结束之后,方晓风教授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交流,还基于提问提出了一些有关创新视角的中肯建议,在座师生受益良多。
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排版|丁子艺 黄娇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