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总要求。社会各界都把目光放在乡村振兴上,以期能为乡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乡村振兴,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其中艺术对充分发挥村落文化特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保留村落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挖掘传统村落特色,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虽然我国一直重视乡村建设,也将“乡村振兴”提高到了战略地位,可是长久以来,我么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途径,并指导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我国的乡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人才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据统计,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特别是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中,人才“红利”不断筑牢跨越发展的基石。那么,重视人才地位,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能够让我国乡村建设更加顺利的进行。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下,基于多年的乡村建设实践经验,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组成的“艺乡建” 团队充分认识到了在乡村建设中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策划并主办的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正式启动。这是一项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手工艺创化、精准扶贫一体的跨学科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针对性课程、项目实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上述领域构建人才智库。通过艺术实现农村的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兼具艺术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能力的“双创”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项目是对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传承、精准扶贫四个社会热点之间的共通性的思考与急需设计人才的供给和先行。
在这次培训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招收致力于发展乡村建设,具有乡村振兴情怀的中青年设计师、村落管理运营人员、乡贤、策划人员,并采取“个人申请、材料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培训学员涵盖不同地区,不同的年龄层面,教育知识背景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家却都对农村有着深刻的感情,并致力为中国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学员设置是非常正确的。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经济上的振兴,更包括了乡村文化、传统精神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想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艺术领域,我们首先必须要发挥不同社会阶层的作用,通过培训,提高设计师、村落管理运营人员、乡贤、策划人员等的建设意识,从根本观念上正确引导他们在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艺术的巨大作用,设计师改造乡村景观风貌,乡贤引导更多人参与进乡村振兴中来等,共同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其次,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率先解决主要矛盾,这也是影响项目培训学员区域分布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因为发展迅速,在乡村振兴中也率先走出第一步,项目抓住主要矛盾,主要选择东部沿海地区的学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东部乡村建设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乡村建设稳健发展,也有利于在东部树立典范,为西部乡村建设提供经验教训;最后,学员的教育知识背景选择也是项目的一大亮点,作为急需人才,乡村建设的第一步人才输送必须有质量也要有效率,这就对项目参与学员本身的素质有一定要求,项目组选拔的学员就符合这一要求。这些学员现在或者将来会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的人才保障,为艺术振兴乡村找到一条最佳途径。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