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村落的生态价值:
村落是人与自然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包含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村落地域为空间载体,将村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机制,与自然生命和谐相处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一种难得的稀缺资源。
2)-发现乡村的生产价值:
乡村的生产价值是最为重要但又易被人忽视的价值,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最有效的平台。村落的存在有助于耕地的保护、综合利用和精细化作业;农家院落不仅满足村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是村民重要的活动空间和满足精神需求的条件;乡村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则是实现乡村产业融合的节点。
3)-发现村落的生活价值:
传统的村落生活体系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家庭不仅是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还是社交单位,是生活格局的基本单元,传统生活方式中有许多优秀成分凸显着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有机生活热潮的兴起,低碳、慢生活理念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都要求人们重新分析和揭示村落生活的特点,在城乡互动中,帮助人们打造积极、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现村落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村落文化不仅表现在山水风情、特色风貌,更主要地表现在信仰、道德,村落所保存的习俗,村落所形成的品质和性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乡土情怀。活态性的农业文化传统,不仅是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在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功能。
5)-发现村落的教化价值:
村落不仅协调着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制造着人与人的和谐,村落的教化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承载村落传统文化的空间,村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维系村落价值系统,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村落文化,农业生产经验、熟人社会的交往规则、节日民俗庆典的仪式象征作用、地方性知识的无可替代,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在村落这个空间下得以生存和发展。
1) 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途径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八大路径体系”的深度研究。包括艺术振兴乡村的策略与途径、艺术乡村化与乡村艺术化、艺术与乡村发展、乡村民俗创新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艺术节庆活动与乡村发展、农业农村品牌化、艺术与乡村资源开发、乡村策划、乡村规划、乡村建筑、乡村文创、农村传统手工艺市场化、乡村文化IP构建、家文化的艺术呈现、乡村艺术与乡村旅游等,具体的路径包括:
-以区域资源与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节庆活动构建区域品牌,
-以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意有机融合的产业深度开发推动产业升级,
-以“家文化社群”系统带动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
-以艺术与传统集市联动的新型集市带动乡村美育与经济发展,
-以新村民、原村民和谐共处的新型公社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
-以基于村落故事IP的创新设计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深化与旅游升级,
-以品牌资产管理体系带动村落品牌建设与价值提升,
-以乡村书院综合体缔造文明乡风与多元教育产业。
2)艺术村落(社区)内生发展
-由艺乡建和专家调查摸底,对村民生活期望和建设需求进行需求评估,完成需求评估报告。
-在项目需求评估报告基础上,艺乡建组织村民进行项目沟通和民主选举,选出项目管理委员会;
-与项目委员会组织村民,就村落(城镇)资源、产业发展及项目内容、资金管理讨论,提出实施计划、预算及财务监控方案。
-艺乡建、地方政府、项目管理委员会就项目实施资金安排进行讨论,达成艺乡建、政府和项目管理委员会的三方协议。资金来源由艺乡建、政府和村民自筹三部分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资金和项目实施,艺乡建、政府、村民代表进行监督。
-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由艺乡建聘请,由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项目实施中调整,由项目管理委员会与政府、艺乡建协商。
-由艺乡建、政府委托第三方专家进行验收评估。
3) 运营平台的搭建
(1)艺术资源平台:创建需要获得社会资本方的全力协助,包括演出和艺术展览运营机构,带领艺术谷强势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成为文化艺术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
(2)专家资源平台:需组建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艺术顾问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吸收活跃在艺术研究、基础教学、题材创作、学术交流、作品展览、理论传播、学界领导领域的中国知名艺术家组成艺术委员会和专业的文化艺术运营公司。
(3)创新规划平台:与文旅部、各高校以及国际各类专业艺术机构、行业协会展开广泛的合作,与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建立关系,为研究院优秀艺术作品市场化提供支持。联络热衷具象艺术的公益投资家、收藏家、鉴赏家、艺术策划人、艺术作品中介人、电视媒体艺术品栏目,通过赏评买卖、公益捐助活动扩大市场影。
(4)产业运营平台:与知名艺术院校、创作机构、展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艺术研究、论坛交流、组织研究生培训方面发挥作用。与民政、宗教、协会等机构展开合作,推进艺术创研、艺术品产业化生产等项目,从而构建产业运营平台。
(5)资本投资平台:成立“艺术谷文化艺术基金”全面整合相关基金和投资者,并与银行、基金建立合作协议,获得银行授信,确保艺术谷投资和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
4) 运营商应承担的角色
-规划设计者:艺术谷开发能否吸引资本、产业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提出一流的开发理念,开发能否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首当其冲,尤其项目外的区域配套的规划。
-平台搭建者:艺术谷的开发需要资源资本,须从企业体制、机制、管理、运营等各方面构建一个能够承纳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汇聚的平台。
-资源聚集者:需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寻找、选择和汇聚世界一流的理念、人才、品牌、技术、管理资源,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来协同开发。
-产业示范者:通过示范工程和实际运作来增强消费者、投资者、政府的信心,才能获取各方更大支持。
-产业经营者:须走多产业发展的道路,同时只有多产业发展才能支撑项目规模及主营产业的发展。艺术谷从事多种产业经营,可以加快艺术谷开发的进程,同时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5) 区域品牌的价值塑造
1)塑造村落整体价值跃升:不是营造村落、建筑、空间的性价比,是对村落整体性、系统性的价值提升。不会局限评价生态、景观、建筑每个单项,更是从社会文化学、城市学、新的生活方式价值建设村落价值体系:
2)树立全国性品牌与无竞争性门槛:立足中国视角建设艺术主题乡村社区,是中国现当代文化、文明“在创作”模式中规划而成的人文新镇。通过艺术时尚引领,中国乡村的整体价值体系建设与生活方式启蒙,体现现代中国的文明脉动。
3)区域品牌的全国性拓展运动:将艺术特性融入宁波品牌,并激发区域持久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塑造宁波乡村会客厅、展览馆和接待处形象,也是面向全国宣传宁波乡村的一面旗帜。通过精准、惊喜、创新的多媒体整合促动全域旅游发展,制造强势话语权、占领制高点,以文化社会事件实效助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跑者、可持续发展谱系的一个象征。伴随项目知名度的提升,将艺术特性融入村落印象,并丰富中国乡村的文化多样性、生态持续性,通过“精神塑形”激发区域持久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成为新乡村人文艺术倡导者、新乡村生活方式塑造者、新乡村美学复兴者、城乡融合探索者的中国文明样板。
6) 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村两委、当地居民、艺术家群体的合作机制,构建一种多赢的旅游带动区域发展的模式。
在各个村落资源集中发展,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打造文创产品、文创品牌及外部形象,根据村落聚集程度,构成三种经营模式:
A-当地居民与村文旅组织经营合作模式:第一方案是在村文旅组织中雇佣当地农民,给人们一个“有家又有工作机会”的致富环境;第二个方案是由当地农民给村文旅组织提供商品及服务,这包括带有经营者特色的旅游产品的选择,以及给饭店提供商品及服务上。例如,食品、手工艺品、基建阶段的劳工服务等。
B-社员与村文旅组织合作模式:村文旅组织将村落承包给社员,社员将商品及服务直销给游客,这是一种非正式经济,可以包括摆摊推销食品及手工制品,提供方便食宿。
C-城乡合伙制旅游经济模式:将土地集中作为旅游资源经营,形成第三级经营模式。租地(有机菜地、绿色菜地、良田耕种)、认养(有机家禽、绿色家畜),代种代管,收获归承租人和认养人。由乡村农民出土地和宅基地等,城市社员出资金,共同经营农业生产,共同享有生产获得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