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乡建】参加《云顶之巅 艺术乡建》吉林艺术学院乡建论坛

受邀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委会会长田川流,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苑利,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朝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乡建”创始人陈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增。
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由志强,白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福泉,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副院长邹毅,长春光华学院校长李晓光等领导出席活动现场,与抚松县干部代表、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共同深入乡间、走访村落,并开展交流研讨。
/ 信步田野,行之愈笃/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7月21日,专家一行前往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靖宇县花园口镇哲学小村以及抚松县兴隆乡南天门村等地开展田野调查。他们踏在这片黑土地上的浅浅泥脚印,点点滴滴蕴藏着深深的艺术乡建情怀。
携手共建,未来可期!汇聚育人合力,携手共谋发展,在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于南天门村举行。
授牌仪式后,举行了以“艺术赋能白山市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化沙龙。专家们结合考察所感,围绕文化资源挖掘、艺术乡建对策、乡村特点与新理念、新技术运用等方面,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白山市建言献策,并关注“原乡人”的生活状况和“新乡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人文关怀。
/ 云顶之巅,美美与共 /
7月22日,艺术乡建的实践探索与人才培养——第一届中国·白山“云顶之巅”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以“艺术乡建的实践探索与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通过拓展艺术乡建的视野与方法,进一步探索艺术乡建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同时结合长白山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开幕式上,白山市为受邀出席活动的8位专家学者颁发白山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战略顾问聘书。
开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共同点燃振兴乡村的“艺术之火”。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由志强,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在开幕式上致辞。
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由志强致辞
第一届中国·白山“云顶之巅”学术研讨会是我市文艺赋能、数字赋能的一次重要盛会,也是我们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契机,希望吉林艺术学院等院校充分发挥人才集聚、科研实力雄厚等优势,积极对接白山产业发展需求,在共建科研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全省打造出校地合作的新样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典范,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白山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致辞
随后,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八位专家围绕“艺术乡建的实践探索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各自的主旨演讲,交流最新的艺术乡建成果。
彭吉象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
《扎实推进艺术乡建,促进乡村文旅振兴》
彭吉象教授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指出通过艺术乡建和非遗传承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阐释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国内目前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具体改革措施。
方李莉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
《艺术乡建的未来语境与展望》
方李莉教授从艺术人类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农业对于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入手,以具体案例重点阐述了政府驱动和村民驱动两种乡建模式,指出艺术乡建应是多元主体的整体发展,艺术家、政府、资本、村民缺一不可。她认为,农民工返乡从艺的现象意味着一种社会转型的到来,将会产生一种分散化、小型化、多元化的新型社会结构,进而提出未来社会生态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逆城市化发展模式。
田川流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委会会长
《当代工匠精神与乡村振兴》
田川流教授从工艺的属性和工匠精神入手,指出传统工艺的公共性、实用性、健康性和地方性特点,工匠精神则代表群体性、技艺性、复制性和传承性。通过分析工艺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指出,对工艺元素要珍重和传承,对工匠精神要高扬、对其人才要培育,对生态维护要自觉和拓展,对工艺综合价值要坚守和提升。
苑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非遗:一笔宝贵的村落旅游开发资源》
苑利教授从非遗的概念入手,用具体的案例,指出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农业生产知识、传统工艺技术等非遗对村落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贡献。他强调,利用非遗开发旅游是双刃剑,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处理好非遗原汁原味传承和生态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向勇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从“为乡村”到“在乡村”,艺术乡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向勇教授从艺术乡建的价值视角入手,诠释了艺术乡建的核心要素、发展阶段、重点领域及基本原则。从地方创生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空间创生、文化创生、关系创生、产品创生在实践中的实际运用。他指出,艺术乡建需要文化陪伴者、创意赋能者、产业共生者三类人才,要用“乡土-天下”的时代视野,认识乡村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意义。
张朝霞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艺术乡建的历史使命、现实逻辑与实践对策》
张朝霞教授从“时空力”的概念入手,通过梳理艺术乡建的早期探索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文化治理问题,指出乡村文化治理需要新乡贤来进行持续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出新艺术乡建运动的设想,从中国文治传统的“双创”再生、建立基于政府推动的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机制等方面重构新艺术乡建运动的实践逻辑。
陈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乡建”创始人
《艺术振兴乡村》
陈炯教授从乡村振兴的基本理念入手,通过“艺乡建”的具体实践案例,指出要以艺术为抓手,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要用适当的方式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明意识,用多元的手段传播乡土文明和乡土生活,用合理的途径承载乡愁,延续记忆,使农民真正成为艺术乡建的主体。
单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艺术乡建与新乡土文旅融合》
单增教授从美育共同体的概念入手,通过浙江松阳、千岛湖等地的具体案例,阐释了艺术乡村项目对促进乡镇文旅繁荣的意义,提出艺术乡建是整个社会改造分层级的处理办法。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以中国美术学院学科设置为例,强调了艺术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介绍了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以及实现文化资源整合和美育共同体的目标。
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邹毅作学术总结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刘国伟主持研讨会
盛夏七月绿荫在,北国春城最好时。此次中国·白山云顶之巅学术研讨会暨院士专家白山行活动,积极探索了“艺术乡建”实践路径,是凝聚艺术力量、推动乡村发展的又一次盛会,也是校地合作双向赋能的全新篇章,让更多有情怀、有创意的艺术学子关注并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新动能。
师者同行,学子逐梦。此次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艺术实践,更是一次行走的课堂。艺术管理学院雅策创意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其中,从活动的筹备策划、组织实施,再到运行推进,都有着他们奔劳不息的身影。在艺术乡建中,学生们与大师面对面,步履不停,打开了眼界,付诸了行动,收获了成长,这就是最好的艺术管理。
会务安排细腻,感谢国伟院长团队及德绅同学一路照顾。
本文来源: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