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陈炯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乡村振兴,艺术何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口,于2021年10月12日—10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指导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北京设计学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陈炯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展”将于
中国美术馆(五号厅)
举办,开幕式时间:
2021年10月16日下午2:30
。
“《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陈炯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展”回应了艺术是如何紧密地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的问题。从多维度让人们认识艺术的作用。内容涉及攻坚脱贫、共同富裕、环境整治、农村改革、生态优化、乡风文明,特别是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等重点领域,艺术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此次展览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前沿,突出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因素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激活消费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系统规划和政策引导,激发学科专业创新创造潜能。
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规划、建筑、景观、雕塑、文创、导图、视频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和诠释了艺术在乡村落地生根后乡村的新变化、新气象。通过图文、装置艺术、纪实短片和各地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结合的方式,以展览的形式呈现乡村的生活图景,向观众呈现艺术如何激活乡村生活,以及全新的乡村社区传统文化传承与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展示了村居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建设新成果。
学者王受之认为,展览展示了在综合性改革、复合性提升的乡村振兴上的努力和成就,艺乡建利用艺术手段激发内生动力,以艺术动能带动产能,修复社会生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设计活动,对于新文科建设、对于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陈炯的乡村实践中,村民是艺术设计的主体,同时,村民不仅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更要成为主要规划者。艺术振兴乡村不仅修复村落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艺术设计创新体系,还要乡村与人、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和谐友好。因此,陈炯把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农民的需求上,聚焦到服务农民美好生活上,把农民的体会和评价作为检验艺术设计成效的标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艺术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活态传承,强调立足本地的赋权增能和可持续发展,它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持久深入激发乡村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一种智慧型生产力,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广泛的关注。陈炯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新农村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动力与社会支持,为明年即将召开的党的20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心与使命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是这件事带给我此后从事艺术乡建的契机,或者,我心里早已有了乡建的种子,只不过这件事让初心坚定……
2011年8月中旬,我到贵州采风,在贵州的小半个月,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风景名胜,倒是南龙古寨的孩子们。从兴义进入南龙古寨需要开车走几个小时的盘山路,就是这段路让从不知道什么是晕车的我,差点吐出了胆汁。尽管多年过去,但记忆犹新的仍是寨子口老旧的牌楼以及进入寨子后,立刻看到的玩耍的孩子们。由于正值暑期,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在类似村公所的房子前,把一根木棍放到高高的门槛上——做成了简易的跷跷板,然后大家排队轮流体验。孩子们玩儿的可真高兴啊!由于玩得入了神,过了好一会儿孩子们才发现我们五六个外来者。其中一个看起来年龄约莫十二三岁的姑娘上来主动询问,并主动承担起向导的职责,这时候,又有好几个稍小的男孩女孩也跟着一起介绍他们的寨子。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整个寨子显得特别冷清,除了这些孩子们,几乎没有碰到什么成年人。而我们的到来,也让孩子们很兴奋,寨子也似乎热闹了起来。
由于刚下过雨,我们一行人,踩着牛粪和树上掉下的腐烂的果子混合的泥水路,跟随小姑娘,在她的引领下,环绕着寨子行走。边走孩子们一边自我介绍,这个给我们带路的女孩子名叫韦忠琴,当年13岁,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她的母亲离开寨子,就再也没见过。寨子有着贵州典型的风貌,植物生长茂盛,男孩子跑在前面,爬上树给我们摘无花果吃,女孩子用树叶卷成水杯舀起泉水让我们品尝,朴实、纯洁是形容他们最好的词汇。就这样边走边玩,我们环绕村子一周后,又到了村口。行程中,还有个小妹妹一直走在我的身后,后来才知道是我书包上挂的玩偶她很喜欢,最后摘下送她,她把玩了一路,后悔没多带小礼物来。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引导,我们提出在村口的小卖部买些零食答谢他们,村子的小卖部物资“匮乏”,只有两只手可数的过来的小食品和饮料。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其中一个男孩子拿着饮料却又欲言又止,最后他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说,能不能帮他买个图画本?我听了,心里既感动也有些难过。最后,我们买光了小卖部里所有的纸本和笔,送给这些小朋友们。
现在,那个叫韦忠琴的姑娘和要画画本的小男孩仍时时在我的记忆中出现。
今年,韦忠琴应该已经23岁了。
这次经历对我是一次“冲击”,我想,我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回到北京,我随即组织了一支包含老师、设计师、演员等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内的艺术支教队伍,准备到这个古镇支教。但当人员、物资都准备妥当之后,我却生了一场大病,恢复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病床上以及休养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忘掉那些孩子们,我在想,支教的效力能维持多久,支教一旦不能接续,对孩子们来说是不是更加残酷?有什么能比支教还好的办法没有?
当一扇窗关上的时候,一扇门必定开启。
我想到,能不能以艺术手段系统建设乡村,让村民富裕起来,让他们不再远离家乡和孩子,艺术振兴乡村的雏形就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
大病初愈后,开始了探索,过程不易,但聆听心的声音和召唤,让我走上了艺术乡建之路。
现在想来,那是——初心。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11月2日,十九大后首次召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会议审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因地制宜保留乡村风貌。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提出村容村貌提升。更明确“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
自此,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艺术振兴乡村理念有了政策方面的指引,我的底气更足了,干劲儿更大了……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艺乡建】 陈炯
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共生》宁海大郑村
《移天易地》宁海大郑村
《驿站》宁海桑洲
绍兴坡塘云松村文创
绍兴坡塘云松村文创
《幸福的黄飘带》绍兴坡塘云松村
《稻田上的音乐盒》神农架八角庙村
《花海上的美术馆》淅川瓦房村
樊家湾文创茶台
《乡村振兴、艺术何为--陈炯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展》
指导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
北京设计学会
协办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委组织部
浙江省宁海县委县政府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区委区政府
河南省舞钢市委市政府
河南省淅川县委县政府
支持单位:
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
浙江省文创产业规划与技术评估中心
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
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会协会
北京卓格和禧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美嘉立教育培训中心
龙佳骊文化创意工作室
承办单位:
北京设计学会乡村设计专业委员会
陈炯(上海)艺术工作室
学术主持:
吕品晶
展览策划:
史晓菲
地址:
中国美术馆5号厅
展览时间:
2021.10.12-2121.10.20
开幕时间:
2021.10.16.下午两点半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