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乡建」
理论与实践成果
《千载铸底蕴 一朝展风华:大名文化振兴的启示》
、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
分别于5月13日、14日登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千载铸底蕴 一朝展风华:大名文化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019年,河北省大名县脱贫“摘帽”,“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名县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在《千载铸底蕴 一朝展风华:大名文化振兴的启示》一文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大名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吴平、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炯、峰火文创合伙人赵晶晶围绕大名县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内容,进行思辨性讨论,期望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示范有所启发。陈炯指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民为国本,需要的是人民的齐心协力。‘艺术’非行政手段,可以化春风于无形,介入、激活农村、农民。有小体量产业的植入,有自己家美丽庭院的建设,有公共环境的改造,并在此过程中使农民有获得感、存在感、幸福感,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即主动力、创造力、审美力,自下而上地建设家园,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乡村之美。”

图源自“学习强国”官网(点击文末
阅读全文
,进入原文)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为视频内容,记录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乡建」创建人陈炯带领团队成员钱艺、赵佳慧、李慧妍、赵乾、罗瑞仪,于4月24日至4月30日前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设计实践。
团队在驻村期间,共完成了十余处节点改造设计方案,其中有三处在驻村期间施工完成。《看见风》是一件由陈炯老师亲自构思的大地公共艺术作品,以推进村子的区域品牌建设。同时,团队与村民进行深入访谈,以艺术为抓手,增加村民凝聚力。带领村民包括竹制品、布艺等在内的数十件手工艺制作,五一假期期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村民有了参与感、自豪感、收获感。此外,团队成员还为打工子弟学校——坡塘小学开展了“微艺课”。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视频内容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文字编辑:赵 乾
视频剪辑:罗瑞仪
图文排版:罗瑞仪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