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第十六届北京昌平温泉文化节系列活动——设计走进美丽乡村”在昌平区流村镇成功举办。活动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交通广播、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等新闻媒体以及当地居民、民间各手工艺组织的支持和关注。

嘉宾签到
宋慰祖(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沈玉江(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继晓(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陈炯(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利峰(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华女子学院非遗系副教授)、何崴(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等嘉宾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上午,活动嘉宾和新闻媒体一行人先是来到流村镇长峪城村实地考察。长峪城村作为北京市北部山区唯一入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大家在村民代表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古城墙遗址、长城遗址、古院落遗址和永兴寺等古迹遗址,走街串巷,听河北梆子,看明代壁画,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

陈炯主任、朱利峰副教授和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朱晓梅女士共同参观遗址

与戏曲演员在永兴寺老戏台合影留念
下午,大家驱车一小时来到流村镇综合活动中心,参与“艺术乡建”文旅沙龙活动。活动开始前,与会嘉宾与民间手工艺人短暂交流。

陈炯主任、朱利峰副教授与手工艺人交流
活动围绕“老村新貌——我看起来像谁?”、“老宅新宿——我的情怀还是你的情怀?”、“老物新生——设计是一种生存之道”三个环节展开。活动先是播放了长峪城村短片。主持人向场下观众介绍了各位嘉宾,并请宋慰祖主委作开场发言。

主持人介绍嘉宾
宋慰祖主委介绍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发展历程以及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的工作方向。他指出,中国乡村振兴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保持村容村貌不变,二是民居要“吃外住内”,既要满足游客需求,也要保证村民利益,三是农副产品要发展深加工产业,品牌化生产。

宋慰祖主委作开场发言
老村新貌——我看起来像谁?
本环节围绕旧村改造展开,特别就长峪城村村域内老长城遗迹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本环节中,张继晓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乡村建设要做的像它自己,每个村子要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块砖,每一堵墙,每一座房屋都应该做的是中国乡村的样子。

张继晓教授发言
随后,何崴教授进行发言。他指出,中国乡村要“有的玩”、“坐下来”、“住一晚”、“带着走”、“可以晒”。要知道游客为什么来,要使游客形成消费,要让农副产品、文创产品产业链拉长,并且村子要有形象和可传播性。

何崴教授发言
紧接着,陈炯主任通过介绍中国衢州柑桔文化节,表达了艺术设计是与村民、当地领导沟通的有效手段,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抓手。中国乡村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经济特色,中国衢州柑桔文化节让人们认识了衢州,了解了中国乡村。

陈炯主任发言
最后,朱利峰副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称,艺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非遗振兴。文化生态的修复是润物无声的过程。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城市中,做乡村建设是要面向全世界的。

朱利峰副教授发言
老宅新宿——我的情怀还是你的情怀?
本环节围绕现有的民宿如何提质升级,新民宿如何与当地文化紧密关联展开讨论。
在本环节中,宋慰祖主委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到,“我的情怀还是你的情怀”可以理解为“村民的情怀还是游客的情怀”。民宿的发展面临三个“博弈”,一是游客与村民之间的利益需求博弈,二是设计师与村民之间的优秀设计方案与落实的博弈,三是设计师与游客之间的审美观念和需求的博弈。他称,民宿野蛮的的发展导致游客不愿来,产业下降,不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

宋慰祖主委发言
随后,何崴教授进行发言。他强调,民宿是把农村和城市连接在一起的抓手,做民宿要考虑有无资源、能否引流、是否有特点。就目前来看,在北京乡村做民宿的优势不明显,投资引不进来,所以政府要带头做顶层设计,最终让利于民。
张继晓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中国目前农村风貌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传统风貌和肌理逐渐消失,民宿或民居出现了西式洋楼等不属于中国乡村的样式,所以设计师要在中国传统民居与现代功能结合地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艺术应该是随和的,顺应自然的。
紧接着,陈炯主任进行发言。他称,艺术和农民、农村都有关系,目前,很多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与农村没有关系,或者生硬的关联。民宿要做中国方案,讲中国故事,不是西化,也不是完全的仿古。
最后,朱利峰副教授针对《乡村民宿管家培训教材》一书表达了自己观点。他强调,民宿除了硬件设施外,还要有“软件”的配套性,要做有各地特色,有乡土乡情的民宿,要用乡土的材料做民宿的空间。

讨论现场
老物新生——设计是一种生存之道
本环节围绕农副产品到旅游产品的转化深入探讨, 并结合当地现有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进行交流。
何崴教授首先将现场中的刺绣帆布袋与自己的背包从包的现代化和生活化作对比。他认为,文创产品除了继承传统形式,还要与年轻人的喜好相结合。

何崴教授对比产品
朱利峰副教授强调,旅游产品要面对80后、90后、95后等有购买力的消费者,要与消费者的年龄和气质相符。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特定的市场,要价格合理。

朱利峰副教授讨论产品
张继晓教授针对现场咸菜的包装指出,咸菜是中国最乡土的东西,包装不能过于繁冗。农副产品的包装要用本土材料。

张继晓教授讨论产品
陈炯主任称,艺术要能赚钱,艺术就是生产力,要增加客户的“黏度”,即产品要有参与性,让游客自己创造,自己生产,增加其互动性、功能性和参与时长,让产品被带回家之后要有持续利用的价值。

陈炯主任讨论产品
现场观众们对嘉宾们现场的发言和点评反响热烈并深有感悟。活动最后,宋慰祖主委总结发言。他强调,乡村建设要认清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要加强对文化底蕴的挖掘保护,要将科技融入乡村振兴。他建议,乡村建设要注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宋慰祖主委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也是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自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取得了优秀的效果。这次在昌平的活动现场直播观众达25万人,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嘉宾合影留念后活动圆满结束。

嘉宾合影留念
拍摄、文字:赵乾
校对:张倚萌
排版:李慧妍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