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2日,“宁海葛家村村民中国人民大学感恩之旅、汇报之行”公开课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530会议室隆重举行。

公开课现场
今年4 月,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干·村民看”“等靠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乡建团队丛志强副教授带着设计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研究目的走进宁海大佳何镇葛家村。数月之后,葛家村村民的观念、主动性、创造性与公共精神得到极大提升,葛家村从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全国闻名的“网红村”。
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大学、对艺术学院、对丛志强教授的感激和感恩之情,葛家村艺术振兴乡村团队的负责人组织葛家村村民,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课堂,现场用亲身经历与大学生们分享他们对艺术、对艺术设计振兴乡村的朴素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陈炯主任主持
本次公开课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陈炯主任主持,参与嘉宾共分为三个部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嘉宾有: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淳(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唐忠(农发学院院长、书记)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东(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耀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陈骊骊(中国人民大学校报主编)、陈炯(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黄波(农发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艺术学院副教授)及艺术设计系研究生、农发学院研究生、艺术设计系本科生若干;来自宁海县的嘉宾有:李贵军(宁海县委副书记)、金伟跃(县委办副主任)、李文斌(大佳何镇党委书记)、葛民越(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伟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云松(县外宣办主任)、葛斐嫣(大佳何镇副镇长)蒋安定(县委办法规科科长)及葛家村村民代表共10名(葛万永、葛运大、葛三军、葛品高、葛国青、袁小仙、葛能亚、葛海峰、葛太峰、王荣恩);来自媒体的嘉宾:邓少华(甬派客户端总编辑)、梅子满(报网移动媒体部副主任)、王尘(报网移动媒体部副主任)、 成良田(甬派客户端记者)、吴丹丹(甬派客户端主持人)及视频直播记者若干。

到场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和陈炯主任(左一)、齐悦副院长(右一)合影
公开课首先由李贵军书记介绍活动缘起。他表达了对人民大学师生辛苦付出的感谢。他提到,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宁海县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偶然间,丛志强副教授的乡村融合设计理论吸引了他,乡村设计和发展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他说:“丛志强老师带领学生来到葛家村后,吃住在村,深入调研,亲自上阵。村民从不愿做到主动做,艺术火焰点燃之后,便不会熄灭。”

李贵军书记介绍活动缘起
随后,黄波教授简要介绍葛家村艺术振兴乡村与国家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关联。他强调,以葛家村为代表的融合设计,是一种乡建本质上的回归。简单的把“大学课堂”式的教学搬入乡村是行不通的。我们的第一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他认为,乡村人才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注重乡村人才的培养。

黄波教授简要介绍葛家村艺术振兴乡村项目
紧接着,丛志强教授简要介绍葛家村实践情况。他提到,自己去到葛家村后,村民经历了四个心理阶段——质疑、尝试、主动、主导。他认为,融合设计在葛家村能够成功实践的原因是村民关键性的改变以及他们的主动、创造力和公共精神。随后他简要介绍了参加此次公开课的村民艺术家。

丛志强教授简要介绍葛家村实践情况
四位村民艺术家代表依次发言,表达他们作为村民对于艺术设计振兴乡村的朴素思考。葛家村村支书葛海峰说:“艺术振兴乡村不仅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乡村的真、善、美。”这次发言,不仅对于各位研究艺术振兴乡村学者大有裨益,也让与会的学生对于乡建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在公开课上,村民代表还现场进行了手工艺创作,与在场同学们讨论设计方案,共同探讨乡建心得。

村民葛万永发言

村民袁小仙发言

村民葛品高发言

葛家村村支书葛海峰发言


村民和同学们讨论

村民现场手工艺创作
在村民与在场学生完成意见交流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张淳书记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分别针对此次活动发表讲话。
张淳书记提到,人民大学自陕北公学时期开始,始终与党、民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也一直秉承为人民而写、为人民而画、为人民而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他指出,目前艺术正在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乡村艺术家就是这场艺术运动的主体。所以艺术振兴乡村的主体是村民,而不是设计师。艺术振兴乡村是一个系统性的漫长的路程,从脱贫到致富再到美好的生活需要一点点的积累。
郑水泉书记首先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他对葛家村从小学生到82岁的耄耋老人的全家参与、全民参与艺术乡村建设的精神以及各位老师同学的认真负责表示十分感动。他强调,人民大学成立至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人大师生要怀感恩之心参与到乡村发展进程中,推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他祝愿葛家村能够继续发展成为艺术振兴乡村的样板,希望乡村融合设计理论能够在更多村发扬光大。

张淳书记发言

郑水泉书记发言
郑水泉书记随后介绍了丛志强教授的乡建书籍《因它而美》,并向葛海峰、葛万永、葛运大、葛三军、袁小仙这5位村民艺术家赠送书籍《因它而美》,村民葛海峰作为代表,向郑水泉书记赠送葛家村文创。

郑水泉书记介绍乡建书籍《因它而美》

郑水泉书记赠送乡建书籍《因它而美》

村民回赠葛家村文创
张淳书记随后也向葛品高、葛国青、葛能亚、葛太峰这4位村民艺术家赠送书籍《因它而美》,以葛太峰为代表的村民则是向张淳书记赠送葛家村文创。

张淳书记赠送书籍《因它而美》

村民回赠葛家村文创
课后,甬派和我校社会与人口学院张耀军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副教授,艺术学院陈炯进行了访谈,探讨下面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访谈现场
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本次公开课圆满落下帷幕。

合影留念
摄影:罗瑞仪
文字:张倚萌 赵乾
校对:张倚萌
排版:李慧妍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