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24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陈炯老师
主讲了题为
《艺术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的课程,并进行了学员思维开放大讨论。
陈炯老师讲述《艺术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陈炯,
本次培训项目组织及负责人
,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住建部传统村落广西省评审专家;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评审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常务理事,文化部高级画家,一级美术师。
23日的课堂上,陈老师跟学员们分享了近年来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创作的时间、当时经历的事情和心路历程,以及想要表达出的现实问题。从艺术角度出发,并一步一步介入乡村建设,让大家感同身受。
关于乡村建设,陈炯提到了一些关键词,比如
常识、动机、逻辑、方向,由动机引申出理念、要素、概念以及原则、策略、标准等,然后推出方向、方案、方法
。
他独创性地提出了“
设计九问
”。作为设计人员,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价值体现在哪里?有何意义?以及如何正确面对乡村内生和外生的文化危机,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利用中国传统工艺来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学员们就陈老师专著里的观点进行交流
当天,学员们纷纷请陈炯老师为其画册签名并合影留念。
学员与老师分别合影
24日,由
陈炯老师和丛志强老师
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会,主要以“
问题启发
”的方式和“
问题逻辑
”的构建展开。
陈炯指出
:
本次培训的总目标是找方向,促发展。
艺术是抓手,但是艺术呈现形式是什么样的?
艺术怎么进行产业升级?
乡风文明建设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建设?
用什么方法达到设计师与乡村原住民、新农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丛老师提出:
艺术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要“
思全,做特
”,即思考问题要周全,基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思考,但是在具体做的过程中,要独特,要创新。
关于乡村产业,要特别关注“
深和新
”,产业要深入挖掘,做出特色。
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听课体会和生活、工作范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下是部分发言摘要:
李忠雁、汤晓东
张建国、朱利峰
周洋
张星亮
甘露
胡一
吴雪红
符全
唐兴荣
通过大家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寻找多方面的研究和实现途径,为下一步的前行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北京市房山区
天毓山庄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
培训地点
撰稿人:黄思涵、吴雪红
编辑:张倚萌
校稿人:甘露
乡建需要大家参与,欢迎大家投稿
请联系我们:1350316385@qq.com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