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丛志强老师
主讲了题为
《设计生态视域下的设计振兴乡村》
的课程。
丛志强老师为大家讲述《设计生态视域下的设计振兴乡村》
丛志强,副教授,
本次培训项目负责人之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考核认定),中国文联民协民族书画创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策划研究院研究员。
学术代表作:专著《消费主义语境下当代中国设计生态研究》,论文《消费主义语境下中国设计生态失衡研究——基于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的视角》。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传统村落中工匠文化的困境与创化策略研究》,在美术观察、文艺争鸣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作品《大观天下》(3.67)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绘画与设计作品获国内外奖项30多个。为首安股份、中国装饰集团、八喜冰激凌、承德中药、无锡高达等二十余个企业建设整体品牌。
文化生态——设计生态
丛老师指出: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模版可以移植,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创新性的探讨,正所谓“走老路,到达不了新地方”。该课程从“设计生态”的维度进行讲解,重在启发学员对设计振兴乡村的系统思考。
丛老师讲解了什么是设计生态,它隶属于文化生态(学)的一部分,是指不同的设计之间,设计与人、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经济、设计与文化、设计与政治、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共生系统。而乡村振兴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要先解决共性问题,要以探索研究为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为设计宗旨。其中特别提到: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对设计师个体行为、设计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范畴的超越。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设计还包括政治、经济、环境、伦理等诸多要素,不应割裂设计活动与各因素的关系。
丛志强认为:设计正处于多元价值并存时代,设计诞生的使命是问题的解决。设计介入乡村是一把双刃剑,要吃一堑长一智,反思非乡村设计。设计振兴乡村要回归设计的本质,关注设计生态。在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商品正参与个体社会身份的构成,设计被资本逻辑操控。他从设计生态的失衡、设计生态失衡的危机、设计生态失衡的原因三个方面,从设计、人、社会三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同学们对于设计失衡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他提到可以从村子切入+艺术节两条路走乡村振兴,通过衢州国际柑橘文化艺术节活动案例,具体帮助学员们理解艺术节活动、构成、产品等方面怎么通过艺术商业模式来振兴乡村。接着通过多元价值、商业构成、创新之处、艺术节构成来具体分析艺术节活动。
丛老师的课堂充实而有趣,学员们听后意犹未尽。
丛志强老师详细讲解衢州柑橘文化节
2018年7月18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赵海翔老师
主讲了题为
《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形态分析》
的课程。
赵海翔老师讲述《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形态分析》
赵海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导,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近年完成《少数民族建筑中的民族性探析》、《现代欧洲城市建筑对历史文化场所的重塑》、《纪念性空间研究》、《云南古建筑地图》等课题和专著;2014年起任住建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委会工作组成员,参加了《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和《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等课题工作。
赵海翔老师首先从技术条件、地域环境、社会人文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传统聚落和民居建筑特征,接着用陕北、浙北、黔东南、客家地区具体的图片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于各地区传统建筑的认识。
通过中国传统村落档案里面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关于村所处的环境、村落的格局、现存的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村落的分门别类(表格)等方面,总结出传统村落遗存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交通、聚居和迁徙、人口密度、经济条件、族群文化、营造技术等。作为“遗产”的村落和民居,过程中有从修复到反修复、从个体到群体、从物质到非物质、从保护到利用、从特殊到“普通”的几个关键线索。他通过云南澜沧龙竹蓬老寨的具体案例,从建筑风格、服饰、生活方式、文化象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聚落和民居的演变过程。
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赵老师提到要从形、态、意三个方面来看,关注传统建筑形态延续的设计;注重传统延续和抽象表达的设计;注重族群文化表达的设计;体现地域、地点特殊性的设计等。要关注传统形态的、传统延续和抽象、注重民族文化、地域环境特征的建筑。通过应对自然气候和环境特征体现建筑特色,建筑功能的保留延续体现了对传统建筑功能的传承,置换与更新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对传统的发展。
学员们分组讨论
课堂上,学员们还对照各地建筑实例图片,对建筑“外显形象”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发言。
赵海翔老师聆听学员发言并指出问题
课程结束后,赵海翔老师与学生们交流并合影留念,通过这次学习,学员们对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认识都有了质的飞跃。
赵海翔老师与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培训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天毓山庄
撰稿人:黄思涵、吴雪红
编辑:张倚萌
校稿人:甘露
乡建需要大家参与,欢迎大家投稿
请联系我们:1350316385@qq.com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