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上午,“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鲁晓静老师
讲授了题为《
乡建、乡韵、民生
》的课程。
鲁晓静老师为大家讲述《乡建、乡韵、民生》
鲁晓静,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毕业,LUCIELALUNE路西的月亮生活美学社-传统手工时尚设计品牌创始人,毎屋低碳装配式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曾任土人设计生态城市设计中心建筑总工,中国科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在法国和瑞士的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是很多明星建筑和景观的幕后建筑师。对生态材料的研发应用有深入关注,在法国分别取得玻璃及木材料的硕士学位,之后对自然材料尤其是生态可循环材料展开多方向多产品链的研究及应用。
课程开始,鲁晓静老师给大家细致地讲解了根据功能导向分类,特色乡村根据导向可以分为几个类型,接着用项目实例从村落的建筑结构、传统文化、人文特色、自然环境等各几个方面阐述了乡村的发展体系所要关注的点,线,面。
鲁晓静老师进行课程讲述
鲁晓静是一个有乡村情怀和乡村责任的人,面临每天都有村落在消失的困境,她认为文化修复应先行于乡村建设,因为“乡村的消失”更多时候是传统消失,风俗风韵消失。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和新老村民的共生问题。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同时必须做到恢复乡村该有的健康愉快的生活环境,让原村民有喜欢的事情做,有尊严的过活,同时让新村民有原则有计划的融合到乡村生活和建设里。
她正在通过设计联盟途径试图建立乡村文创产业链条闭环,通过深挖当地传统工艺,自然资源,食品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属于乡村独有属性的乡创产品,并结合旅游产业的需求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生态可循环的建筑材料,景观材料,内装饰材料,家居家具,服装,工艺品,食品,艺术创作材料等等,达到在实现多种产品的自产自供自销的同时,又能建立起乡村的独特性和人文性。而在乡村建设中,要最大可能开发应用自然再生材料,做到就地取材,低成本建造。绝不能用建设城市的‘高大尚’手法做乡建,而是要做到具有乡情的‘精小美’。
乡建已然不是单个建筑师或艺术家的事情,而是多产业设计师联手努力的任务和世纪责任。
鲁晓静老师分别与学员合影留念
2018年7月5日下午,“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孙冬宁老师
讲授了题为《
致匠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技艺的分类保护
》。
孙冬宁老师为大家讲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技艺的分类保护》
孙冬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专家组成员,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孙老师一年有200多天都在一线做调研工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和传承情况了如指掌,介绍起来如数家珍。他系统地给学员们介绍了文化遗产的两大分类(物质和非物质),解释了定义及类别,通过视频帮助大家理解,并列举了国家关注的重点、非遗的重要保护形式以及研究项目的趋势和走向。
孙冬宁老师与学员交流谈论
深入浅出的课程,让学员们明白了传统文化和乡村建设与设计师的关系。课后讨论中,大家纷纷表示:艺术家要背起行囊,走进乡村,专注而努力地创作出接地气的艺术作品。
孙冬宁老师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孙冬宁老师与陈炯老师、丛志强老师共同和学员探讨乡建问题
2018年7月6日与7日,“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学习班由
黄波老师
讲授了为期两天的《
认识现代农业
》课程。
黄波,日本九州大学农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首批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规划、日本农业经济;讲授乡村旅游学、涉农产业规划等课题。
黄波老师为大家讲述现代农业知识
黄波老师首先讲授了怎样从农业角度出发,来看待现在农村发展中,首先要认识农业的基本现状、功能能多样性、农业的本质以及它的价值实现。农业生产不一定是为了吃,而是要立体认识农业功能。要理解乡村振兴,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基本内涵,处理好乡村振兴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坚持“一个优先”、构建“三大体系”、深化“三项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他指导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社会的共同行动
”重要指示,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出发,具体分析各个方面实现乡村振兴要怎么做?立足点在哪里?那些需要重点考虑?针对分组讨论,小组发言,他分别做了精彩地点评。
黄波老师指导学员学习指示并针对学员发言进行点评
一天课程结束,黄波老师与学员共同参观天毓山庄并与交流想法意见。
黄波老师与学员共同参观农庄
7月7日,黄老师和学员们分析了日本农业的地位、作用,结合我国安徽金寨的实地调研,用充分的数据详细讲解了乡村调研的方法,同时指出:
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核心是寻找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
。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哪些人会来乡村?(客源),他们为什么来乡村?(出游目的),结合国内外实例,让学员们更好理解乡村旅游的要点、功能定位以及目标群体等内容。
黄波老师与大家合影留念
课程最后,他还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和困惑,并与学员合影留念。
黄波老师、陈炯老师与丛志强老师与学员交流讨论
黄波老师与丛志强老师
公众号:艺乡建
艺乡建,艺术振兴乡村。
长按上方二维码三秒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