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师资简历表:
陈炯: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拼布艺委会委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传统村落艺术创新人才设计培养》,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艺术激活传统村落途经研究》。主持设计中国公安部派出所建筑外立面统一设计。主持修改中国法院标志设计、全国法庭建筑外立面统一设计。
李兵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曾连续多年参加中共中央1号文件起草工作。现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特色小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巡视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学部主任。
张耀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在2008年-2009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分析技术,非遗与区域发展。
孙君:
北京绿十字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其建设的美丽乡村有:信阳市郝堂村、襄阳市堰河村、广水市桃源村、十堰市樱桃沟村、雅安市雪山村与戴维村、怀化市高椅古村、汝城县金山古村、荆门市太子山小镇、安徽三瓜公社等,目前已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明星村。2010年获得“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王文军: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文化创意与经营部主任,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核工业部办公厅工作,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托投资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资达信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工作。
孙冬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专家组成员,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郑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95-2005年先后在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2005年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2006年-2007年任安庆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挂职),2012年-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2014-201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兼任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发展阶段与阶段性城市空间结构》等专著4部,在Cities、China Economic Review、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
黄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日本九州大学农学博士,主要的研究领域为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规划、日本农业经济。主要讲授乡村旅游学、涉农产业规划等课程。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1项,校内课题4项;2013年入选首批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关于河北省香河县、山东省安丘市、安徽省金寨县、辽宁省朝阳市、北京市怀柔区、吉林省敦化市、河北省承德市、山东泰安市、江苏省铜山区等地农村区域发展、土地与城市化、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已经被当地城市发展或区域规划采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郑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秘书长、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获“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青年学者”称号,科研成果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孙晓阳:
北京绿十字主任,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农道联众(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丽乡村公益基金清农学堂教育长,台湾辅仁大学智慧旅游学院特聘高级讲师,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绿十字通讯》主编,《北京青年报》与英国大使馆“环保明星”评委,半汤乡学院特聘研究员。
王伟华:
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长期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司治理、乡村再造的探索和应用,“四位一体”现代乡村振兴建设理念湖北模式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创始人,湖北博克景观艺术设计工程公司创始人,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指导并推动了红安喻畈村、罗田苍葭冲、洪湖珂里湾、孝昌磨山村等十余个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王京红: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留法色彩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0)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营销与品牌化智库专家,年度《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撰稿人之一。国家人保部“色彩搭配设计师”的职业标准制定和评审专家。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建筑与环境色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色彩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色彩联盟专家委员。
鲁晓静: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毕业,LUCIELALUNE 路西的月亮生活美学社-传统手工时尚设计品牌创始人,北京MHOUSE毎屋, 低碳模块移动装配集成建筑设计,合伙创始⼈、设计总监。曾任土人生态城市设计中心建筑总工,北京中国科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
何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实验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乡村建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美丽乡村协同建设专委会委员、《小城镇建设》杂志编委。
赵海翔: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导,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近年完成《少数民族建筑中的民族性探析》、《现代欧洲城市建筑对历史文化场所的重塑》、《纪念性空间研究》、《云南古建筑地图》等课题和专著;2014年起任住建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委会工作组成员,参加了《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和《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等课题工作。
周存玉:
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非遗锻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艺术总监;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中国赛区裁判。其绘画作品获2015米兰世博会艺术金奖;其锻铜作品于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届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主要从事书画、雕塑、陶艺的创作,是一位跨界艺术家。
唐晓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是设计概论,VI设计,广告策划设计。
丛志强:
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考核认定),中国文联民协民族书画创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策划研究院研究员。学术代表作:专著《消费主义语境下当代中国设计生态研究》,论文《消费主义语境下中国设计生态失衡研究——基于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的视角》。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传统村落中工匠文化的困境与创化策略研究》,在美术观察、文艺争鸣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作品《大观天下》(3.67米)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绘画与设计作品获国内外奖项30多个。为首安股份、中国装饰集团、八喜冰激凌、承德中药、无锡高达等二十余个企业建设整体品牌。
王鹏:
著名文化产业策划专家,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时任副所长,兼任民委中国民族品牌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化部特聘职业教育导师、中国投资协会特色小镇评审专家、2019世界北京园博会大型活动特聘策划专家、多届东盟博览会开幕大会担任策划专家。多次策划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全国近20多个文旅景区和特色小镇、文旅产业等进行战略、定位、内容、运营、品牌营销策划和前期投资对接服务。2015年荣获”品牌中国功勋人物”奖。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本次项目一共招收学员30人,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辽宁,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吉林,天津,云南,湖南等地。分别涵盖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设计师、一线乡建人员等,以下为本培训项目学员名单:
田长华
李忠雁
符全
张星亮
许亚东
张倚萌
邓楚君
汤晓东
仝继辰
吴彦涛
刘艺坤
龙佳骊
高勇
马卫
黄思涵
张鹭鸥
周洋
周文
师宏博
段红娇
张文英
邹晶
吴雪红
于剑平
张建国
胡一
朱利峰
徐浩杰
甘露
郑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