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磨山村
概况

■
区位
磨山村位于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中部,紧邻镇区。西面临山,北接王家湾,东临107国道,向南可至孝昌城区。包括樊家湾、陈家湾、杨家咀、齐家楼四个自然村湾,共计326户,1365人。
■
自然资源
磨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有天然的黄砂岩资源,有四个自然湾,村庄依山就势而建。这里山、水、田园、村落交相辉映,沟、塘、湾斑斑点点协同鸣奏田园之歌。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当地人采茶、酿酒、养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全村森林覆盖面积接近两千亩,被评为湖北省生态自然村。
位于樊家湾的“春水塘”,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地方,这是一个有灵性的池塘,至于春水塘的深度,连居住在这里的樊氏子孙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春水塘的石头材质好,能制作上乘的石器,所以,人们每天都在这里打石头,一打就是上千年。
■
旅游资源

■
石器工艺
磨山村有着数千年的石艺工匠史。村民祖先学得精湛石艺,擅长锤凿雕琢之功,制得各种石器,畅销全国,远近闻名。祖祖辈辈以石艺立身,并将石艺传承至今。农耕文化时代,磨山石艺业以传统手工生产为主,以收徒弟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步入现代文明,传统手工制作凋敝,以现代机械生产加工为主。村民樊凯说道:“馆里的石磨年代最为悠久,到底是什么时候打造出来的,村里年纪最长的老人都说不上来。”石房、石桥、石磨、石碾、石磙等遍布村内,以不同的方式见证上个世纪的辉煌。
位于磨山村的樊家湾石艺发展的比较完善,村民们用自己的力量打造出本村的“石艺村史馆”。村民自发组织众筹,建成简单的村史馆,用于陈列展览该村石艺文化。目前,村史馆中已陈列一百余件展品,均由村民自发捐赠,村民徐玉华甚至主动无偿捐出自己家空置的房屋,充当展馆。
在本次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组成的“艺乡建” 团队中,我们以磨山村的樊家湾为研究对象,进行艺术激活乡村的探索。乡建不仅是建设,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公共艺术是一种介入、激活的行为。它制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都很重要。磨山村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石质资源,可以很好的作为乡建探索中的一个研究对象,进而应用到更多的乡村中,同时本次的乡建探索与结合本地的文创类产品探索、民宿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也会给磨山村樊家湾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收益和拓展。
(
文字:杨美琪)